新闻中心
3月19日上午,“清华三农论坛2023”在清华大学举行。本届论坛由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(以下简称农研院)主办,主题为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,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”,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,深入探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核心问题和路径。
清华大学副校长、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院长杨斌指出,加强高水平智库建设,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,是清华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一项重要任务。农研院成立十余年来,成果丰硕,影响深远,为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做出了积极贡献。期待专家学者们畅所欲言,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贡献力量。
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陈锡文围绕“食物保障安全是现代化强国的根本”发表演讲。他指出,建设农业强国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一致的,必须依靠自身力量解决基本食物供给问题,保障国家食物安全。他强调,要紧盯中国粮食安全形势,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,确保耕地数量不减、质量提高,将“饭碗”牢牢端在自己手中。
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剖析了“中国式现代化下的粮食安全战略”。他提出,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,实现粮食安全关键要靠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。他强调,要向科技要粮食,大力支持农业科研,加强农业科技应用推广,同时要保护补贴粮食生产,增加种粮农民收入,激发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。
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、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杜鹰解析了“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和路径”。他指出,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产业振兴,需要夯实粮食安全根基,延伸农业产业链条,拓展农业农村多功能,统筹城乡发展,构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。要处理好龙头企业、集体和农民三者利益关系,用改革的办法破解“人地钱”要素瓶颈制约。
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中国农业科学院耕地科技创新总首席科学家周卫分享了“耕地科技创新的战略思考”。他认为,耕地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,耕地科技创新势在必行,重点是理论创新和技术攻关。要以耕地保护与利用为核心,开展耕地监测、耕地改良、耕地培肥、耕地利用创新研究,保障国家粮食安全、生态安全和农业高质量发展。
“清华三农论坛”是清华农研院主办的高端品牌学术活动,自2013年创办以来,已连续举办了十一届。论坛汇聚诸多“三农”领域重量级专家学者,围绕论坛主题,探讨解决中国农村问题的对策思路,交流农村改革发展的实践经验,展示农村研究的最新学术成果。论坛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,已成为国内具有影响力的“三农”学术论坛。(经济日报记者 常理)
(责任编辑:张雪)
本文由焦点平台编辑发布,转载请注明出处
本文链接:http://goldmini.net/news/1163.html